內容摘要:1月22日,日本央行在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設定物價年漲幅為2%的通脹目標,并與政府發表有關擺脫通縮和防止日元升值的共同聲明。房屋銷售和制造業指數都在下滑,并低于預期,反映出美國經濟復蘇仍舉步維艱,這使得美國退出寬松政策的預期減弱。
1月22日,日本央行在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設定物價年漲幅為2%的通脹目標,并與政府發表有關擺脫通縮和防止日元升值的共同聲明。會議同時決定,繼去年12月后再次實施進一步的貨幣寬松政策。當地時間1月23日,英國央行公布1月份貨幣政策會議記錄和去年12月份失業率數據,首次明確指出了對英鎊升值的不滿,且有意調控通脹目標為經濟刺激作準備。這也意味著英國可能加入貨幣貶值行列。同樣在近日,美國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表現并不佳。房屋銷售和制造業指數都在下滑,并低于預期,反映出美國經濟復蘇仍舉步維艱,這使得美國退出寬松政策的預期減弱。
自從美國連續推行量化寬松之后,歐盟也實行了類似的措施。兩大發達經濟體的貨幣寬松并沒有給自己的實體經濟帶來多大的效用,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了其他國家的政策選擇。日本和英國的貨幣寬松,一方面是自身基于經濟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有被歐美綁架的因素。而這種綁架關系可能將進一步向全球其他國家蔓延。
新一輪的貨幣寬松,更像是一場貨幣戰爭,各國競相通過寬松令本國貨幣貶值,原本希望以此提振本國經濟,但卻演變成一場保衛經濟不受貨幣升值困擾的戰爭。因此,在發達國家集體推行貨幣寬松時,其政策很難說會有多大的效果。
而這一行動對新興經濟體更是加大了新興經濟體的政策選擇難度。無論是印度,巴西,還是中國,目前都面臨經濟增長回落的壓力,以及通貨膨脹上升的苦惱。上述三國去年的經濟增長都出現了下滑,而巴西和印度的通脹率依然處于高位。面對高企的通脹率,巴西和印度不敢輕易降低利率,兩國的基準利率分別高達7.25%和8%。而在中國,雖然穩增長是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但央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一直以期限更短,操作更靈活的逆回購代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房地產市場的回暖,物價的反彈都是穩增長過程中令人頭疼的問題。發達國家新一輪的貨幣寬松潮之下,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遭受考驗,進退兩難。
發達國家的貨幣寬松,無法拯救自己,卻令其他國家遭受磨難,全球經濟2013年的復蘇仍是坎坷之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3日公布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13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0.1%至3.5%,正是應景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