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機械工業運行環境分析:
宏觀形勢
——經濟形勢開始溫和回暖
2012年GDP增幅一季度為8.1%,二季度為7.8%,三季度為7.7%,四季度出現見底微升跡象,全年增幅將在7.7%左右。11月份用電量同比增長7.6%,佐證經濟觸底回升。預計2013年宏觀經濟將延續回暖態勢,但回升將較溫和,GDP將增長8%左右,略高于上年。
——通脹壓力開始舒緩,為政策增加靈活性創造了條件
2012年10月CPI回落至1.7%的年內低點,11月比10月回升了0.3個百分點,達到2.0%,CPI已降至“2”時代,通脹壓力明顯放緩;為“穩增長”創造了增加政策靈活性的條件。
預計2013年物價上漲壓力將有所回升。部分專家認為,2013年CPI可能由2012年全年的2.7%左右回升至3.5%左右,但出現大幅上漲的風險不大。
需求環境
——內需形勢:需求將略有回暖,但不可期望快速回升
預計2013年消費增長有望保持穩定;投資增長已有回暖苗頭,但預計不會再現當年“4萬億”那樣的行情。由于2013年GDP增速雖將略高于上年,但仍然偏低,因此對2013年的內需增長不可過分樂觀。
據我會對重點聯系企業的抽樣調查,2012年1-11月的累計訂貨額同比下降1.26%,仍然處于很低水平,突出反映了目前機械產品的需求形勢仍處于相當低迷的狀態。
綜上,對2013年內需繼續不振的困難形勢既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但也確實存在需求適度回升的主客觀條件,因此對內需形勢不可盲目樂觀,也不宜過分悲觀。
——外需形勢:總需求將有所增長,但增幅將進一步趨緩
一是2012年出口已經呈現明顯減弱走勢
就全國外貿而言,原定2012年目標為增長10%,而實際上1-11月只增長5.8%,其中11月份出口增幅已滑至2.9%,比10月11.6%的增幅大幅回落8.7個百分點。可見形勢不容樂觀。
二是我國機械工業雖有一定國際比較優勢,但出口持續多年高速發展,已引起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擴大出口的難度正在急劇加大,因此對出口增長的期望值應降低。此外,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重拾升勢,2012年12月31日已升至6.2855的年內高點,今年1月8日又已上揚至6.2804。匯率不斷上升必然削弱我出口競爭力。
三是發達國家同行不但在極力擴大高端裝備市場的優勢,限制我發展;而且在積極向中端產品延伸,擠占我傳統市場。這一趨勢近幾年在轎車、數控系統及機床等領域已越來越明顯。這必將對內資企業的傳統國內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對2013年的外需形勢應更多一點危機意識,并在此基礎上加大應變準備。
總之,預計2013年機械工業的需求形勢雖將略好于上年,但仍比較嚴峻,決不可過分樂觀。
供給環境
——采購成本:緩慢上升
2012年9月PPI同比增幅為-3.6%,創35個月新低,10月同比增長-2.8%,11月同比增長-2.2%;表明實體經濟雖明顯偏冷,但降幅已在持續收窄,表明經濟已開始回暖。在這一大背景下,燃料、動力、運輸等購進價格上年一直處于較低水平,預計2013年采購成本將緩慢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目前國際大宗物資價格處于較低水平,但在美、日等多個國家相繼實行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上游資源性產品價格有可能反彈,從而加大我輸入性通脹風險。
——財務成本:總量繼續增長,但增勢趨緩
在通脹壓力趨緩的大背景下,2013年融資環境有望好于上年,國家對流通性的控制將有所降低。但部分機械企業將面臨較大的應收帳款回收風險。預計2013年行業的財務成本將繼續增長,但增勢將趨緩。
——人工成本:繼續穩步增長
員工工資水平穩步上升,人工成本持續增長將成為今后的常態,對此應有清醒的估計和長期準備。
——庫存對供給環境的影響:要關注積壓在流通環節的庫存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2012年全行業庫存增長明顯放緩。因此2013年“去庫存”壓力理應不大,但由于沉積在流通環節的產品仍比較多,需要較長時間消化,這將不利于2013年的正常營銷。
——產能對供給環境的影響:產能過度擴張是最大危險
機械工業產能快速擴張,嚴重惡化了市場環境。雖然總需求逐年均有所增長,但遠趕不上供給能力增長,惡性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近年投資高速增長的工程機械、輸變電設備、風電設備、機床等行業,價格戰將難以緩解。
政策環境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2013年的政策基調仍然是“穩中求進”。但基本要求是在“穩增長”的同時,要更加關注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要求實現“沒有水分”的增長。因此實際上也可以說是“穩速增效”。
會議指出,2013年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此外還要突出“三農”、結構調整、城鎮化建設、民生保障、推進體制改革等。
對機械工業等實體經濟特別利好的是,中央已明確:“貨幣政策要適當擴大社會融資總規模,保持貸款適度增加”,“要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成本”。
產業政策:繼續有利于機械工業發展
“十二五”國家支持發展的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機械工業有“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能源汽車”兩項,而其他戰略新高新興產業的發展也都會拉動機械裝備的發展。加上“04”專項、核電專項等重大專項的繼續實施,“三基”規劃和“三農”政策等利好舉措的落實,總體看來,政策和輿論環境對機械工業結構升級相當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