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國農林水產食品部主辦,韓國農機工小型農用飛機業協同組合、天安市政府、韓國農民新聞社聯合承辦的2012第11屆韓國國際農業機械材料博覽會于10月30日---11月3日在忠清南道天安市三街口公園隆重舉行。應韓國農機工業協同組合的邀請,記者與黑龍江的部分農機企業CEO全程參加了為期5天的博覽會,不僅參觀瀏覽了琳瑯滿目的最新現代化農機具,更是親身感受到韓國大步邁向世界農機大國、農機強國的超常舉措,所見所聞令人感嘆,令人深思!

精彩隆重的開幕式
10月30日下午2點,以“農業機械是未來農業的原動力,走向世界的KIEMSTA 2012”為主題的博覽會開幕式在天安博物館前特設的大舞臺上隆重啟幕!韓國農林水產食品部長官徐圭龍、韓國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韓國農機工業協同組合理事長韓相憲、天安市市長成武鏞等主辦方領導和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意大利、法國、德國等23個國家的66個農機企業,韓國國內297個農機企業,共363個農機企業界代表參加了會議。
韓國農機工業協同組合理事長韓相憲在開幕詞中說:“為了把韓國國際農機博覽會辦成亞洲規模最大的博覽會,并躋身于世界5大農機博覽會將竭盡全力!要通過創辦農機出口綜合物流中心,有效地促進農機出口,使韓國早日邁向世界農機強國。”
天安市市長兼博覽會組委會委員長成武鏞在致歡迎詞時說:“農機產業不僅為韓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也為韓國發展成為世界10大經濟強國發揮了巨大作用。”他表示,一定要把博覽會辦成給農民帶來希望和勇氣的博覽會,放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毫不遜色的世界5大農機博覽會!
韓國農林水產食品部長官徐圭龍在賀詞中說:“農機出口繼去年實現6億美元的基礎上,今年可望達到7億美元。為了在2015年達到15億美元的目標,政府將給與大力支持。”他強調,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率,活躍出口,普及親環境安全的農機,將出臺更多促進政策。
開幕式上的另一個亮點是為韓國農機產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機企業CEO頒發了總統獎和總理獎,充分顯示了韓國政府對農機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開幕式剪彩結束后,政府官員和外賓興致勃勃地走進展覽館參觀。出席開幕式的觀眾達7千余人,空前的盛況相約跨入世界5大農機博覽會。
規模宏大的展覽區
作為韓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此次博覽會,場地面積達 20萬㎡, 停車場 17萬㎡。其中9個展示館占地4萬425㎡,共設1691個展位。其中第1、2館展示的是農作物栽培管理機械;第3館展示耕耘整地機械;第4館收獲機械;第5館作業機械;第6館畜牧水產機械;第7館綜合型機械;第8館插秧播種機械;第9館設施器材與海外館。展出的各種農業機械琳瑯滿目,從普通農機到尖端的產品,幾乎應有盡有!
如此宏大規模的展會從場地面積、展位數量到參觀人數都堪稱亞洲之最,為成功邁向與美國路易斯維爾,德國漢諾威,意大利博洛尼亞,法國巴黎等齊名的世界五大農機博覽會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筆者徜徉在展覽大廳,親眼目睹韓國近300家農機企業奉獻的最新農機產品和尖端科技成果,深感我國農機產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緊迫性。
成果豐碩的博覽會
10月30日開幕當天,觀眾達 9萬2800多人。第二天激增到 14萬4700人,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記者從第九館走到第一館幾乎用了整整一上午。據大會官方統計,5天的博覽會期間參觀者達31萬6369人,其中來自外國的參觀者3489人。記者注意到大多數參觀者都是來自韓國全國各地的現代農民。他們很認真地搜集了解農機發展最前沿的信息,反復比較,選擇適合自己的農機具。
博覽會為來自全球的供應商,經銷代理商,用戶及行業專家提供了業務洽談、項目投資、技術合作、學術討論的理想平臺,使參觀者能掌握大量第一手韓國農機市場信息,并為直接結識韓國客商,進行有效合作提供了極佳商機。比如佳木斯龍華農機制造有限公司與韓國永晉機械株式會社經過“自由戀愛”達成合作意向之后,又直接到位于大邱市的該企業考察,為今后的長期合作打下基礎。
最為引人關注的農機出口洽談也取得突破性成果。與40多個國家 1956次的反復洽談,實現農機出口合同 1億3216萬美元,有效地促進了韓國農機的出口。
據大會組委會推算,博覽會期間通過舉辦各種大型活動和形象宣傳、品牌營銷等所誘發的間接經濟效益更是達到585億美元。
====分頁符====
值得借鑒的新經驗
學習引進先進的理念,真正加深對農機產業重要性的認識,顯得最為重要。大會專門為外賓和外商搭建的接待大廳里張貼了非常醒目的大字標語:“農業是生命,農村是未來!”,“農業機械是創造充滿希望之未來的核心動力!”這一對農業和農機產業先進而深刻的理念給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有了這種超常理念的指導,韓國政府計劃自今年開始直到2015年,在每年補貼農機生產行業1200億韓元的基礎上再增加100億韓元,力爭到2015年把全球農機產品出口比重提升至2%,出口規模擴展至10億美元,躋身全球十大農機產品出口國的行列。
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雖然也一直在強調三農的重要性和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但是相比之下,理念的差異是不是導致中、韓農機產業差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呢?值得思索。
虛心學習、消化、引進韓國農機工業先進技術,為我所用,是加快發展我國農機產業的一條捷徑。業內人士稱,博覽會展出的韓國農機產品,整體上要比中國先進10至20年。因此,眼盯先進技術,采取多種形式消化引進先進技術應成為我國農機企業的一道新課題。
把“用戶是上帝”落到實處,真心為國內外參觀者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務。創辦于1992年的韓國國際農業機械材料博覽會,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成功舉辦10屆。但前9屆均在首爾舉行。2010年的第10屆開始把會場轉移到韓國忠清南道的天安市舉行。筆者打開韓國地圖才發現其中的奧秘。原來這里地處韓國中心地域,無論在韓國的任何一個地方,不論采取高鐵、普列、地鐵、公交、小車哪種交通方式都不超過2個小時便能接近博覽會現場。
即便是外商和外賓在仁川機場降落之后,也可以搭乘快速大巴直達天安市。在外商下榻的賓館門前,早晚每30分鐘就有專設區間大巴開往博覽會現場,受到外賓外商的交口稱贊。
此外,在展覽館周圍臨時搭建了20個餐廳,伙食豐富多樣,極大地方便了參觀者的中午就餐。
臨時服務臺、醫療點、郵局、銀行及294名志愿者的流動服務等,也為參觀者解除了幾乎所有的后顧之憂和不便。
無疑,這些精心安排的“便民措施”成為博覽會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總之,韓國是我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通過參加博覽會與會的企業均結識到真正的客戶和代理商,拓寬了合作渠道,進行了有效的對接。同時對未來農機技術及農業發展的方向有了新的認識,凡參加博覽會的專業人士均感到收獲頗豐,認為加快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步伐。(崔光燁)

佳木斯代表團在參觀小型農用飛機

作者與天安市市長成武鏞(中)、韓國農機工業協同組合理事長韓相憲(右)在一起

韓國農林水產食品部長官徐圭龍(左三)在參觀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