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機械工業網】2月3日下午,環保部總工程師萬本太風塵仆仆地趕到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一間實驗室視察。實驗室面積不大,分兩排擺放著9臺自動監測設備,每臺設備都通過一根細長的管道經天花板與屋頂的采樣儀相連:雖然型號不同、形狀也有差異,這9臺設備監測的對象卻都一樣。
自1月下旬安裝、調校完畢以來,這些設備就時時牽動著萬本太的心,只因監測的正是去年12月起在全社會廣受關注的新空氣質量指標——PM2.5。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去年12月底,環保部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首次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而今年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就將開展PM2.5監測。至此,一個過去被長期忽視的重要指標終于被納入空氣質量監測范圍。
但對一個之前從未大范圍監測過PM2.5的國家來說,如何讓監測數據精確、可信無疑是頭等大事。為此,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從1月8日起先后調集了美國賽默飛世爾(ThermoFisherScientific)、美國MetOne、河北先河環保、武漢天虹等6家公司的9種PM2.5自動監測儀器,開始了一場不同廠家、不同原理的單機比對測試。萬本太此行正是來了解對比測試的進展情況,并對今后工作提出意見。
而對這場發生在實驗室里的“暗戰”,各家公司也都心知肚明:“暗戰”的結果很可能關系到未來國內首批PM2.5自動監測儀器采購招標的歸屬,其背后更牽涉到一塊百億投資大蛋糕的分配。
作為指導行業發展的重量級文件,一份《環境監測“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日前已悄然印發。
據知情人士透露,河北省已要求在3月底之前完成省內11個地級以上城市國控點的PM2.5自動檢測設備采購,其中,僅省站點的首批采購量就達1000多萬元。預計其他省份從3月份起也要陸續展開采購——這一時間點較之前業界的預期要大大提前。
顯然,另一場規模更大的環保“暗戰”也已在PM2.5的催化下蓄勢待發……
爆紅的“PM2.5”
多年來,很少有一個專業術語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獲得這么高的知名度和曝光率,更不用說它還受到各級政府的全力推動——去年12月,PM2.5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
去年12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上指出,要抓緊修訂和發布嚴格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PM2.5等監測指標,改進空氣質量評價方法。
此后,環保部將PM2.5、臭氧及一氧化碳正式列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評價因子,各地也紛紛拋出實施方案,如上海計劃6月公布PM2.5的監測數據;北京則宣稱PM2.5監測站不會少于27個,今后還會增加新的項目;江蘇今年將在13個地級市開展PM2.5監測,還要建68個監測點,計劃投資2.3億元購買監測設備。
在廣東,珠三角9市加順德區今年將具備PM2.5、臭氧等一共6種空氣污染物的監測能力;山東則從今年起全面開展PM2.5監測試點。
據統計,目前公布PM2.5監測計劃的城市已達20余個。
與此同時,和環境監測相關的一系列重量級文件也已呼之欲出。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近日表示,《環境監測條例》已列入國務院一類立法計劃。同時,環保部將利用3年左右時間,開展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大檢查活動。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則將逐步實現國控網所有監測數據的“直傳”,確保監測數據客觀真實。
記者從另一位接近環保部的人士處獲悉,《環境監測“十二五”規劃》日前已印發。《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環境監測的總體目標之一是基本實現“市縣能監測,省市能應急,國家能預警”,環境監測整體能力大幅增強。
根據《規劃》,今后將在地級以上城市的部分點位逐步增加臭氧、細顆粒物和一氧化碳監測指標,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增加臭氧、細顆粒物、氮氧化物等監測指標。這其中,細顆粒物就包含了PM2.5。
《規劃》同時規定,國家空氣監測范圍將由現在的113個環保重點城市擴大到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包括部分州、盟所在地的縣級市),監測方式采用自動和手工相結合的方式,以自動監測為主。
“PM2.5等指標納入空氣質量監測范圍后,環境監測的工作量肯定會加大,相關設備的采購也會增加。如果是連續自動采樣設備的話,成本和價格都會更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原總工程師魏復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類設備以前只在科研院所以及奧運會、世博會期間使用過,今后政府肯定會加大投入。
百億投入蓄勢待發
具體的投入有多大,卻是眾說紛紜。
“按照空氣質量檢測‘新標準’的要求,空氣質量指標由過去的三項拓展至六項,現有空氣站要分批增配PM2.5、臭氧及一氧化碳。據此,整體新增監測參數將不低于3個,每個站點需新投資在50萬左右,以3000個站點計算,市場規模將不低于15億元,再加上各地新增站點以及氣象局、科研院所等相關需求,預計新增市場將不低于20億元。”先河環保董事長李玉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李玉國表示,公司目前正在了解各地的計劃信息,估計大部分城市在2012年將會啟動PM2.5監測項目。
而國內另一家環境監測龍頭企業——聚光科技副總經理田昆侖則告訴本報記者,空氣監測以前在國內也有,只是測的主要是PM10,尤其東部沿海城市測得比較多。
“其實PM2.5只是我們監測的眾多指標中的一個。未來環境監測市場的增長空間有多大和城市化進程密切相關,但對公司整體業務發展還是有利的。”他說。
對此,魏復盛表示,如果國家空氣監測范圍擴大到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的話則規模會相當大,“因為一個城市不止設一個監測點,一般中小城市至少也要3-5個點,像北京這類大城市的話則要從現在的幾個點至少擴展到十幾個點,預計未來平均每個城市設5-7個點。”
假設國內388座地級以上城市每座城市設5個點的話,以每個點投資20萬計算,就需要3.88億元;以每個點投資50萬計算,則需要投資9.7億元。
而這還僅僅是PM2.5自動監測儀器的投資費用。
“如果算上其他配套儀器儀表以及中央、地方各類相關投入的話,那么‘十二五’針對空氣監測的總投入會在百億元級別。”一位接近環保部的高層人士對記者說。
魏復盛則預計,國家對空氣監測的投入會分步實施,環保部應該會有一整套辦法,“目前說法有兩種:一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中央投入大些;還有一種說法是‘國家要辦的事情由國家出錢,地方要辦的事情則地方出錢’,但兩種說法都未有定論。”
記者從《規劃》上看到,“十二五”保障環境監測措施的第三條就是“加大投入,保障經費”。具體而言,要明確環境監測作為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組成部分,加大公共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加強對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的投入,提升環境監測公共服務水平;將環境監測工作經費全面納入各級政府預算,確保各項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建立專項資金渠道,保障環境監測網絡等運行經費,確保發揮實效;開展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績效評價,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規劃》此前已下發到各地政府部門、環保局與監測站,因為政府部門需要知道如何投入,監測站則必須對何時開始監測、何時開始采購、技術規范怎樣、如何做規劃、如何訓練人員等有所了解。”上述接近環保部的人士說。
環境監測設備盛宴開席
隨著各地空氣質量監測要求的逐一落實,相關設備的采購工作也將提上日程。對國內外各大環境監測設備企業來說,這不啻于一場數億乃至數十億容量的“盛宴”。
“從現有情況可見,一方面,2012年PM2.5將會進入大規模采購;另一方面,各地的規劃都是在基于PM2.5的基礎上,提升空氣質量的整體監測能力,故采購設備不僅限于PM2.5,更將涉及整個空氣能力建設,這意味著投資規模會擴大。”李玉國預計,2012年整體采購規模僅北京、江蘇、廣東、山東等幾個區域就將不低于5億。
國內另一家環境監測設備企業的負責人則告訴本報記者,“據說今年中央在PM2.5、臭氧等三個指標的監測方面投入會達到8個億。”
“目前河北省已要求在3月底之前完成省內11個地級以上城市國控點的PM2.5自動檢測設備采購,其中,僅省站點的首批采購量就達1000多萬元。”河北當地一位業內人士說。
此外,坊間還有個說法:中央或針對空氣監測安排20-30個億的財政專項資金,用以推動PM2.5監測的普及。
“但最先采購的可能還是以進口設備居多。”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政府當前首先要做的是出數據,然后才是國產化。
此前,先河環保招股說明書中提供的一份空氣在線監測系統主要企業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先河環保市場份額占33.20%,美國賽默飛世爾占28.00%,杭州大地安科環境儀器有限公司(聚光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占12.27%。
不過,即便是進口設備,對相關企業也是一大利好。據了解,目前幾乎所有的進口環境監測設備都是由國內企業代理,如聚光科技和先河環保都做進口代理,因此也均能從中受益。
而從長遠來看,國家最終還是會加大環境監測設備的國產化比重,并努力推動進口替代。
據李玉國介紹,以先河環保為代表的國產環境監測儀器制造商一直在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升級。經過10年時間,公司的PM2.5監測技術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我們很早就開始PM2.5設備的研發,公司的顆粒物監測儀于2001年與中國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同步推出,此后在2002年又參與了國家863課題并承擔了PM2.5采樣器的研制。2011年先河環保的PM2.5切割頭首個通過了國家疾控中心的認證。可以說,我們的PM2.5監測技術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能完全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李玉國對此信心十足。
田昆侖則認為,當前國產儀表與進口儀表在總體數據上已差不多,國產儀表僅維護率相對高一點,但這和技術無關,主要是制造水平上的問題。只要維護跟得上,應用沒太大區別。
但國產與代理進口環境監測設備在毛利率上仍有一定差異。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如果是代理進口的話毛利率有30%,而如果自產的話則毛利率高達50%。
“隨著PM2.5監測儀進入大規模采購,國內廠商的競爭優勢將會凸顯。另外,售后服務的及時、有效,也是我們的優勢。按照之前空氣監測市場的發展規律,實現國產設備主導市場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李玉國說。
“市場對國產設備的信任度還有待加強,雖然數據已能達到,但還擔心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問題,這需要環保部通過對比試驗來確定。”魏復盛對此比較謹慎。
有消息稱,PM2.5監測設備采購款項很可能成為環保大會后首筆環保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