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移動運營商軟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正在考慮收購美國斯普林特公司,日本企業今年跨境并購交易規模很有可能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在強勢日元的支撐下,擁有大量現金的日本企業今年以來已經斥資660億美元進行了559宗海外并購交易,并很有可能打破去年創下的840億美元的記錄。
一位了解談判內容的知情人士說,軟銀洽購斯普林特的談判正處于深入階段,交易規模有望超過128億美元。按照用戶數量計算,軟銀是日本第三大運營商,它同時提供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
如果交易順利達成,它可能成為日本企業有史以來規模第三大的海外并購交易。Dealogic的數據表明,日本企業規模最大的海外并購交易是2006年日本煙草斥資191億美元(含債務)收購英國煙草公司加拉赫有限公司。排名第二的是武田藥品公司去年斥資137億美元收購瑞士制藥商奈科明的交易。
由于銷售iPhone壯大了用戶群,軟銀倒未必屬于那種現金充裕、但迫于國內市場不斷萎縮的壓力而不得不進行海外并購的日本大型企業。話雖如此,軟銀在并購市場仍然表現得非常活躍。該公司最近宣布計劃,欲通過換股的方式收購其在日本國內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eAccess Ltd.,交易規模達到23億美元。該公司迄今為止發起的規模最大的并購交易是2006年斥資170億美元收購沃達豐公司日本分公司。
就在其它地區因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而出現并購交易萎縮的同時,由于資本基礎堅實、借貸成本低廉,日本企業成為了美國資產的有力買家。5月下旬,日本貿易企業丸紅株式會社同意斥資36億美元(不含債務)收購美國糧食加工企業加維隆集團。今年8月,全球最大的空調制造商日本大金工業株式會社同意支付37億美元收購美國同行Goodman Global Inc.。
但日本管理美國企業的記錄可謂好壞參半。東芝公司2006年斥資54億美元收購美國核電站建造商西屋電氣公司通常被認為是少數幾個成功的案例之一。
其中一筆以失敗告終的交易是NTT通信在2000年科技泡沫行將破裂之際以55億美元收購美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Verio Inc.。由于這家日本企業難以將Verio整合到其全球業務中,這筆投資隨后被沖銷。
盡管日本企業運營海外業務的能力不斷受到質疑,但負責并購業務的投資銀行家和律師表示,幾乎沒有什么跡象表明日本企業海外并購的步伐正在放緩,正在等待實施的并購交易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