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季度,是裝備制造業下行壓力急劇加大的危機時期;是不安情緒蔓延、迫切需要增強信心的時期;也是以市場力量倒逼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是企業分化重組加速的時期。一句話,是困難和希望交織的時期。但只要我們更自覺地推進創新驅動,就一定能轉危為機,成為裝備制造業由相對粗放的高速增長向趨緩但卻更為健康增長轉折的關鍵時期。
1、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已轉向保增長
溫總理最近已明確提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后央行年內第二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央行時隔3年重新啟動降息措施,在一個月內連續兩次降息,而且最近這一次是非對稱降息,政府支持實體經濟增長的意圖很明確。受上述政策直接和間接因素的影響,裝備制造業的經濟運行也有一些微弱的變化。
2、裝備制造業已出現若干積極信號
一是增速下滑已經趨緩、形勢在趨穩。
二是產銷率總體呈小幅上升之勢。
三是裝備制造業總量中權重最大的汽車產銷量增速逐月回升,下滑最劇烈的工程機械行業已出現趨穩回升跡象,預計下半年挖掘機等主要產品銷售量當月同比有可能重回正增長。其他多數行業也都出現程度不等的下滑趨穩跡象。
四是部分先行指標已出現積極變化。“庫存”和“庫存”中的“產成品”資金同比增速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在持續加速下降;與此同時,庫存總額中產成品資金同比增速下降更快,說明其中原材料庫存有所上升,從而反映了企業對未來的市場前景有所預期。
五是需求趨緩,訂貨不足仍在繼續,但詢價咨詢企業有所增加。據一些企業反映,在國家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增長”的措施后,最近向行業企業詢價咨詢的用戶正在增多,說明需求開始出現升溫苗頭。
3、國家對民營、小型企業支持力度不斷增強,民營企業對機械工業的貢獻上升。
4、倒逼機制促進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今年以來,面對需求回落和趨緊的外部環境,在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規劃指導下,全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大“攻高端、夯基礎”的力度,應對當前困難、獲得新的發展空間,這一成功的做法正在由少數先行一步的企業向更多企業擴展,從而使其能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實現效益和產銷的同步增長。
裝備制造業全年發展預測
據來自中國機械聯合會的消息:全國機械工業的增長速度目前已基本見底,但不能奢望此后會快速回升;估計此后將在比前幾年大幅降低了的新平臺上延續較長時期的平穩運行。今年全年有望呈現“前期下滑尋底、后期低位趨穩或略有回升”的格局;全年仍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即:產銷增速預計在 14%左右;利潤增幅將在 5%左右;出口增長預計在 15%左右。
預計我市裝備制造業全年有望呈現:一季度開局較好,二季度增速回落,三季度見底趨緩,全年實現增長目標仍可期待。預計今年產銷和利潤指標的增長速度將高于全國同行業增速,但出口交貨值增速將低于全國同行業。產銷將實現18%左右增長,增加值將實現15%左右增長,利潤將實現15%左右增長,出口交貨值10%左右增長。
當前對業內企業的幾點建議
1.堅定信心,積極努力,為“保增長”作貢獻
當前盡管裝備制造業增速繼續回落,但總體仍在合理區間;我們既要高度警覺各種不利因素,又不要驚慌失措;要冷靜觀察今后的走勢,千方百計防止增長速度繼續慣性下滑,滑出合理區間;要增強信心,不為困難所壓倒,經受住嚴峻的挑戰,就能繼續保持行業的平穩增長。
從“治標”角度看,當前尤其要加強管理,抓降耗增效。
2.善用倒逼機制,加快結構調整和升級
從長遠看,治本仍需轉型升級。“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的核心精神就是一要推進結構調整,二要轉變發展方式。
結合裝備制造業的實際:在結構調整升級中要突出“攻高端、夯基礎”的主攻方向;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堅持“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綠色為先”的基本途徑。
“攻高端”有3層內涵:一是主攻高技術產品;二是傳統產品要追求高質量;三是致力于產業結構高度化——重視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夯基礎”:就是要夯實發展高端裝備的幾個基礎瓶頸環節:加工母機、測控系統、關鍵零部件、特種優質材料;大力提高鑄、鍛、焊、熱處理等基礎工藝水平。
隨著市場環境的趨緊,裝備工業內生的應變機制正在起作用。“加大研發投入、改進工藝裝備、重視人才培訓、加快產品升級、強化質量管理、開拓國際市場、提升核心能力”普遍受到更大重視。
“創新驅動”:就是要從過度依賴要素投入轉向更多地依靠技術創新、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提高去推動行業發展;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而且更要致力于機制創新。
“兩化融合”:就是要做好信息化技術與傳統技術在“產品、管理、理念”三個層面的融合,在“深度”上下功夫。
“綠色為先”:就是要在裝備工業產品和行業自身生產過程兩方面抓好節能減排和節約材料工作。
下一階段工作重點:應要把“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和“增效益”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行業上下繼續努力,以實現全年持續穩定的發展。
對行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1、鞏固傳統產業的優勢,大力發展交通運輸制造業
鞏固現有傳統產業的領先地位,如國內領先的金剛石工具,各類閥門、泵、鏈輪等,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需求和新技術發展趨勢,加強科技研發,提升競爭力,保持國內領先地位,積極拓寬國外市場。
大力發展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就是要依托南車集團石家莊車輛制造有限公司發展軌道交通運輸設備,依托中航工業石家莊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把石家莊打造成中航工業通用航空產業華北基地。
2012年5月3日,省政府與中航工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省長張慶偉指出“中航工業集團與河北省政府簽署深化通用航空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在通用飛機研發、設計、制造和通航運營服務、發展相關配套產業等領域,打造具備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發展能力的中航工業通用航空產業華北基地,必將對加快我市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市裝備制造業一定要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把石家莊打造成中航工業通用航空產業華北基地。
2、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工作,著力將龍頭企業做強做大
嚴峻的形勢再次啟示我們,技術改造與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結構升級的堅強支撐,是裝備制造業轉危為機、由大變強的唯一途徑。
7月30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工作。我們應抓緊落實會議精神,以此為契機,做強做大我市裝備制造業。
我市的飛機、汽車、內燃機配件、煤礦機械、動力機械、交流電動機、泵業、閥門、農業機械等在國內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其上檔次、上水平、上規模,做強做大這些企業。政府有關部門應研究加大對這些企業的優惠和扶持政策,特別是加大對這些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支持力度,使這些龍頭企業盡快更換一批高精尖設備,使其產品盡快上檔次,上水平,運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推動行業領袖出現,帶動全行業實現快速發展。
3、今后應重點對裝備制造業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即對產品相關、相聯的企業進行整合,組建緊密型或松散型企業集團,培育并激勵核心骨干企業做強做大。鼓勵企業整合重組,集中優勢資源,開展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逐步向產品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產品質量高、管理效率高的四高企業升級。
4、完善園區配套建設,促進我市裝備制造業園區快速發展
“十二五”期間,省會工業將重點打造六大產業基地,其中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布局在欒城縣竇嫗鎮、元氏縣馬村,重點發展交通運輸裝備、大型專用設備、通用機械、數控設備、光機電一體化設備等。應積極制定園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完善配套設施,促進核心企業入園,以核心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使其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互相配套的完整產業鏈。促進產業入園聚群,項目入園共建,企業入園共生,形成良好的園區式、集約式發展態勢,成為我市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的又一個新增長。
5、加強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
一是政府要大力支持鼓勵骨干企業建立健全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通過加大科技投入,自主研發和協同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企業的品牌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二是企業要積極謀求與具有較強研究開發和技術輻射能力的研究院所、高等學校等相關力量的合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利用院校科研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提升核心競爭力。
6、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可委托或授權行業協會來組織行業的新產品技術鑒定工作、科技成果評定、著名商標審定和名、優產品、百強企業的審報等工作。
我市裝備制造行業協會將主動做好服務工作。深入一線,搞好調研,及時向企業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裝備制造業運行分析和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及時發現行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企業提供診斷、咨詢、服務,為政府有關部門宏觀決策提供可靠參考。并在全行業大力推廣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及各種形式的技術服務。
7、大力推行綠色制造
在全行業大力推進綠色制造,改變傳統發展模式,由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型向綠色制造轉變。由市裝備協會組織,在裝備制造業企業中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新型節能投資模式。企業在“零投資、零技術風險”的前提下,由EMC投資公司通過“合同”形式,為用能企業提供節能減排改造方案,提供節能改造資金、技術和管理支持,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節約資源和能源,使資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并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協調最優化。
裝備制造業是一個有待挖掘的大金礦,未來十年發展空間巨大。我們認為,中國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市場需求旺盛,裝備制造業正逐步向“由大到強”邁進,未來五年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速度至少在15%以上,其中高端裝備增長速度有望達到25%以上,發展空間巨大。
來源:石家莊市裝備制造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