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三門峽簽約年產10萬輛電動汽車項目,并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轎車年產量達20萬輛以上、實現電動汽車產業年產值500億元”的驚人目標。今年1月初,一個總投資30億元、年生產能力15萬輛電動汽車的項目落戶駐馬店。1月末,信陽福英純電動汽車公司生產出了信陽自己的純電動汽車。3月,新鄭市政府簽約,將在新港工業聚集區投資18億元建設一個占地900畝的電動汽車產業基地,設計年生產能力20萬輛。5月,一款“鄭州造”的純電動汽車通過性能測試,百公里耗電9至15度,續駛里程突破500公里,創國內純電動汽車續駛里程新記錄。
記者調查了解,河南電動汽車的發展始于該省規劃。2010年12月,河南省政府下發《河南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穴暫行?雪》,根據該《規劃》,河南省電動汽車發展的總量目標是:到2015年,電動汽車實現規模化生產,生產能力達到25萬輛,包括電動客車、電動乘用車、電動專用車、電動場地車等。
事實上,早在省政府規劃出臺之前,嗅覺敏銳的各地方政府就已經上馬了不少相關項目。規劃的出臺,似乎更是給各地政府注入了一針興奮劑。各地根據規劃中的定位,紛紛“按圖索驥”,大力引進電動汽車相關項目,并出臺了五年發展規劃。現在,鄭州、新鄉、南陽、信陽、駐馬店、漯河、三門峽等9個市,都在上馬電動汽車,投資少的5個億,多的在幾十億元。目前還有幾個地市正在做前期規劃。
對此,河南省工信廳廳長楊盛道說,國家重視電動汽車產業發展,那些原來在傳統汽車領域排不上號的小企業、業外資本,紛紛把電動車作為“出人頭地”的良機。不管有沒有技術、資金實力夠不夠,都蜂擁而上。“而這些盲目上馬的電動車項目背后,往往又有急于發展當地汽車企業的地方政府的高度支持。”
電動汽車“困局”
2010年12月11日,海馬電動汽車示范運行交車儀式在海馬集團鄭州基地第三工廠舉行,首批示范運行的20輛海馬王子純電動汽車,被交付至鄭州市經開區和高新區相關運行試點單位。
事實上,雖然海馬鄭州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通過了國家的公告,但是他們卻遇到了困局:因為價格太高,顧客感到性價比不高。因此,他們生產的電動汽車,除了政府和單位的公務用車做示范運營外,銷售對象也是內部職工。
據了解,在電動車產業化序幕尚未開啟,針對私人購車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仍未到位以及充電站和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尚不完備的情況下,車企將主要精力投入純電動汽車的量產,無疑是一場“豪賭”。海馬也不例外。
作為國內在新能源領域起步較早的自主品牌,海馬早在2005年就首先確定了新能源研究方向。根據公司布局,海馬鄭州公司主要精力放在小型中速純電動車,2011年11月,他們自主研發的海馬王子中速純電動汽車,順利取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上了這個目錄,意味著可以公開銷售。
現在,海馬王子純電動車在鄭州經開區和高新區示范運營有一年多了。但到目前,還沒有個人用戶來購買他們的電動汽車。“海馬小王子電動車,售價在一二十萬,太貴了。”在鄭州市園林局工作的王先生近日考察了海馬的電動汽車,雖然對充電時間、續航能力、外形等比較滿意,但因為價格的原因,最后還是決定放棄了。“同類型的燃油汽車,價格只有幾萬元,花一二十萬元,能買一臺不錯的汽車,即使油價高,也認了。”
海馬鄭州公司副總經理孫伯介紹,由于電動汽車還未完成產業化,故此價格確實有點貴,想推向市場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