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季度GDP增速降至7.6%之后,如果PMI繼續下行,三季度GDP增長速度有可能進一步回落,下半年“穩增長”的任務會更加艱巨。
對照近五個月的PMI數據的持續低位,應該漸漸明了,“穩增長”思路不應該過度依賴財政貨幣政策的繼續擴張,而應該從提升經濟效率的角度入手,大幅度減稅、激活民間資本才是讓中國經濟重回佳境的正確路徑。
但對經濟的刺激效果,再也難以像2009年那般立竿見影,這次以擴張經濟杠桿、提振投資的效力大打折扣。探究原因,無外乎兩點。
一是貨幣政策漸漸出現“流動性陷阱”的特征,也就是低利率狀態下,無論貨幣環境怎么寬松,也難以激發企業的投資活動和個人的消費欲望。二是政策刺激著力點過于依賴財政貨幣的數量擴張,而制度變革、市場化疏導工作進步遲緩。比如金融改革雖然在溫州開始試點,但是尚未有實質性進展。
世易時移,中國經濟增長的各種稟賦特征生變。之前,中國完全可以依賴豐富的人口紅利、充沛的自然資源、較低的貨幣化和城市化規模,以粗放式的投資、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而如今,新生一代不可能再維持低工資水平,資源緊張、環境污染都預示著中國經濟不大可能重回過往的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