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日舉行的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上,與會專家就2012年以及未來經濟走勢及相關的熱點話題共同探討,并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在現在國際經濟的形勢下,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U型回升的基本態勢。今年全年的出口增長速度下半年會開始上升;固定資產投資現在已經出現了一定回升,全年將會達到22%的增長速度。
他同時指出,中國政策調整不應該走回頭路,不應該回到2008、2009年4萬億再刺激的老路上去。穩增長必須和長期經濟問題的解決相結合;穩增長應該和促進改革相結合,尤其在金融體制改革、在促進民營企業投資方面要有具體的作為。同時,穩增長要和調結構相結合,對于一些即便是產能過剩的行業,應該積極的推動,或者允許新型產能進來,讓新型的更有效率的產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沖擊落后產能,強制性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
同樣持較樂觀態度的還有中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他表示,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會出現反轉,經濟增速在8.2%左右。中國經濟應該進行結構調整,完善和建設市場機制體系。
而與李稻葵等“比較樂觀”的觀點相比,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對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形勢判斷比較悲觀。他表示,中國經濟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調整,到現在是第三階段。并預計今年GDP增速在7.6%左右“算不錯的”。
陳東琪表示,國家需要推出比較積極的貨幣政策,要把目前的增長穩定在7%-8%區間,對整體經濟運行都是有好處的。在這個區間內,可以搞利率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反壟斷等。
在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副所長何帆看來,中國今年出口開始回暖,消費比想象中要好,但是投資在下降并且速度很快。他同時表示“對中國經濟短期發展持樂觀態度,長期發展持悲觀態度。”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表示,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需要習慣于7%-8%的增長。由于經濟是存在周期性的,宏觀經濟政策要避免過分自信的現象。他認為,中國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和2008年完全不同,整個政策框架需要發生重大的變化,所以,現階段的中國需要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 |